讓城市旅人獲得安靜力量 | 《安靜力》

讓城市旅人獲得安靜力量 | 《安靜力》

分享我的2個方法 | 《安靜力》

本書資訊

前言

你有突然覺得世界很吵雜、看什麼都覺得很煩躁的時候嗎?

只想自己一個待在房間,不聽音樂、不說話、不想抱怨,只想自己靜靜待著。

這是一本討論「安靜」的書,翻閱起來沒有壓力的書,隨時都可以開始與結束。

我從圖書館借出的原因是:作者介紹如何在繁華喧鬧的城市進行類似「行走冥想」及她非傳統的自我介紹。

在城市中控制視線

💡我先說:請注意安全,台灣馬路危機四伏,請不要在過馬路時練習。

  1. 開始前要想著這個方法
  2. 行走的時候要讓眼睛放鬆,有意識地控制視線的方向。在目光停留之際,你要準確無誤地知道自己該看向何方。你得刻意避開某個表演、海報、櫥窗、人物等視覺干擾
  3. 需要時時鍛鍊
  4. 你在路上要定期做五分鐘的控制視線訓練。留心那些注意力逃跑的時刻,和別處吸引你目光的事物。
  5. 訓練一開始可能有些困難,但經過練習,學習到集中注意力的方法。
  6. 建議一開始的時候盡量往下看,以便緩解雙目的疲勞。

—— 節錄於 p.94-p.96 ,03 讓視線保持安靜

分享我在台北上下班途中如何獲得寧靜

  1. 不聽音樂,只關注自己的呼吸
    原本我也是在上下班途中一定要聽音樂的其中之一人,但其實邊搭捷運邊聽音樂很傷聽力。我後來知道這件事之後,就戒掉這個習慣,改成在捷運裡面發呆,但通勤時間,捷運車廂一定很擠,你看哪邊都不對,有時候明明只是在看一個點發呆,但就不小心對到別人的眼睛,只能趕快移開😂
    但我相信很多台北通勤族(特別是公車、捷運族)這方面應該很厲害,看著「自己拉車廂手桿的手」、「別人的頭頂(不能是別人的手機)」、「找到擁擠車廂中的空白」或是「別人的鞋」發呆 (雖然有可能看著別人的頭頂,那位「別人」突然抬起視線的時候,也會突然一陣尷尬)
  2. 少看手機,看窗外
    通勤時,我不喜歡看手機,如果能到到窗邊的站位、座位或是走在路上,我就會趁機觀察路上的樹、老舊的建築物、經過的商店。如果你從手機移開視線,你會發現一些你沒去過的店、可愛的狗狗🐾。

發呆界的王者

有段時間內心焦慮混亂,那時候最喜歡跟狗狗去公園,坐在野餐墊上看著遠方的樹,靜靜地的發呆。在發呆界中,狗狗是強者。

有風過來時,大樹隨風搖擺,發出沙沙的聲音,那時候,會看到狗狗微笑著,聞著風挾帶過來的所有味道,我覺得那時候是幸福的具象化。

記得某一天,我還帶了一本書去看,書名叫《更快樂**:**哈佛最受歡迎的一堂課》,現在想想其實快樂就在眼前,別找了,就在身旁。

在後來,我對於那段焦慮、混亂、煩躁的日子印象不多,但跟狗狗一起在公園裡無所事事的日子,狗狗幸福的模樣,卻是我常常想起的一部分。

結語

我與作者的生活方式有些重疊,但她也提供了許多我從未思考過的觀點。

這本書教會了我許多獲得內心安靜的方法。除了冥想外,作者還分享了一些新穎的建議,像是「和自己的『小小聲音』玩耍」、冥想「內心電影」,以及她的簡單生活之道。

後記:關於作者非傳統的自我介紹

我喜歡作者的自我介紹:

當有人問我以什麽維生時,我總想回答:「嗯,很多事情。走路、吃飯、睡覺、仰望天空、呼吸、撫摸貓咪、冥想、唱歌……你呢?」但這些並不是他們所期待的答案。每個人都必須賦予自己一個角色,就像在額頭貼一個標籤,這樣對話者才能將我們好好地整理進抽屜。

讓我想起曾經看過的一本書

作家萊拉·朗德絲(Leil Lowndes) 在《跟任何人都可以聊得來》(How to Talk to Anyone)一書中的建議更有說服力,**我們應該把交際對話的開頭,從陳腔濫調的「你是做什麼的?」,改為更友善的問句:「你的時間都怎麼安排?」**這是更尊重別人、邀請對方定義自己的開場白。 —— 引自《一個人的獲利模式》

還記得我參加某場非工作相關的會議,其中一位與會者,問著同場中的每一個人來自哪裡,做什麼的、什麼公司?

我當時只介紹來自哪裡、職業是什麼,以為這樣介紹就足夠了,她卻想打破沙鍋問到底,連續問了我兩次,所以是哪間公司?

社會腳步快,其實在自我介紹或是認識他人時,多數人都會以現有職業來當介紹的其中一環,為什麼?因為最快,對方能從職業快速地了解個性、歸類亦或是判斷社會地位。

但不覺得可惜嗎?從職業來歸類,每個人就像是書或光譜,都存在著不同面向。

著有《湖濱散記》的梭羅,在他一生中,做過不同的職業,老師/ 作家/ 哲學家/木匠/園丁/鉛筆製造商/測量員…等等,如果要以職業來衡量一個人,那要怎麼衡量梭羅呢?

前些日子我在新聞看到,現在日本新一代的工作者已經減少「下班應酬」這個職場文化,這是從我小時候就有對日本的刻板印象,看到這新聞的當下,覺得真是太好了!

希望世界之後能夠也能慢慢改變,不論是自我介紹、認識對方的時候,開頭能聽到「Hi , 很高興認識你,你的時間都怎麼安排?」類似的問法,少一點標籤、不要著急分類,多一點不同面向與可能。

分享書中好句